重磅!教育部考试中心为2020年高考首次划重点,这些变化必须知晓!
新高考是横在初高中生面前的一大门槛
为帮助大家提前了解升学新模式
晓晓老师将陆续推出
新高考系列文章
以帮助大家提前了解新高考!
在新的一轮复习中,我们除了要梳理知识、熟悉考点、提高解题技能,还要熟悉2020高考试题将要考哪些新内容,命题方向将有哪些不同,真正的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2020高考新动态背景
时代背景是考试必须考虑的首选项,时代是出卷人,考生是答卷人,我们考虑问题必须关注时代的发展。
高考是全社会关注的一项高利害考试(指涉及人数众多、影响范围广,依据考试结果做出的决定或选择将影响重大利益,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尤其是政治治理功能的考试),它的命题和答题必然要与时代背景、国家发展密切相关。
问题:
2020高考真正的命题人是谁?
是一个个教授、学者,但最终是这个时代!因为高考要实现的功能不仅是改变个人的命运,更是为国选材。
作文被称为“高考第一题”,近年来日益倾向于在试题中暗含热点时事,以引起学生对社会、人生的关注。这种趋势在英语、文综科目的试题中也很明显。“题应时而命,文应时而作",是对高考时代性的最好诠释!
问题:
2020年高考又将怎样体现时代性呢?
2020年命题和答题有什么大的变化?
新时代高考的命题与答题究竟有什么要求?
先说命题,势必要从国家人才强国战略出发,体现各类高校通过高考选拔人才的共性需求,科学把握教育教学、学生素质发展和人才选拔规律,有效提升高考人才选拔的质量和效率。
再说答题,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高考选拔也要反映我国建设学习型社会、提升全民教育水平的时代要求,把提升人的发展能力放在突出重要位置,着重考查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法治意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想在新时代的高考中拿高分,就要做富有时代性的高中生。
问题:
对于高考什么是“有时代性的高中生"?
直接一点的说就是具有社会责任感、法治意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比如说社会责任感在2019年全国卷的考查内容,2019年高考地理试题紧密结合学科内容,选择反映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科技进步、生产生活实际等素材,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地观念,具备家国情怀和全球视野,增强社会责任感。
文综全国i卷第1~3题,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协调发展水平为案例,探讨在城镇化进程中,城市人口、土地利用和产业三者之间的关系,三者协调不仅有利于推动城市自身持续稳定发展,而且能够促进城市群内部各城市间紧密联系,从而引导考生树立协调发展的理念。
高考生物试题坚持学科素养导向,着意传递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意识。
如:理科综合全国I卷第37题针对土壤污染问题,创设筛选能降解土壤污染物细菌的情境,考查学生对微生物分离、培养、筛选等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这类试题有很强的社会现实性,如果考生不关注社会现实,没有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答案的准确性就会大打折扣。
问题:2020高考出题新标准是什么?
新课标是我们不能忽视的存在,教育部考试中心副主任、研究员于涵,在《中国高教研究》2018年第3期撰文,就"一核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全面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不断提升考试质量等发表重要意见。
这些意见对把握2020年高考命题趋向、指导复习备考,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主要任务是修订考试大纲;"改进评分方式,加强评卷管理”,为了解决目前各地反映的评卷标准和细则地区差异性大,同卷不同标影响全国卷客观性、公正性的问题;"增加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的省份”,说明全国卷的适用范围将进一步增加。
2019年高考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公布了《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
这个文件就推进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改革,综合推进新课程、新高考改革,进行了系统设计和全面部署,这也是新世纪以来国家层面出台的第一个关于普通高中教育改革的重要纲领性文件。
目前我国的高考分两种情况,全国卷地区是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省级组织实施;独立命题地区是省级命题、省级组织实施。
在浙江上海的改革试点方案中,由于两地的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不同、合格性选择性考试时间不同,更是无法统一命题。但在目前公布的第三批改革试点省份方案中,语数外和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时间、科目都趋于统一和固定,这就为统一命题奠定了基础。
国办文件中没有提“省级统一命题”,只说了“省级统一组织实施",这意味着新高考后语数外和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试题,很可能将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目前"全国1、2、3、卷+5套地方卷”的格局很可能被打破!
独立命题的江苏省已经明确宣布,实行新高考后将使用全国卷、满分恢复750分。
至于“全国统一命题”是否会最终变成“全国一张卷",可能性不大。
因为目前东中西部各省份教育发展水平差距还比较大,各地考生人数差距更大。结果很可能是全部使用全国卷,但增加全国卷的套数,甚至会出现全国4卷、5卷。
由此不难看出,相对2017、2018、2019年,2020年的高考大纲将有重大修订,最新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肯定会在高考试题中体现出来!
因为“课标”是指导高中教学和考试的最核心文件,被称为高中教、考、学的“根本大法”,在高考中的地位高于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
最新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颁布后,教育部在2018年8月份明确提出:2019年或2020年,将逐步在高一年级新生中开始实行新课程、使用新教材。而新课标、新课程、新教材的精神,肯定会在高考试题中逐渐体现!时间节点,很可能就是2020高考。
问题:2020高考试题新方向表现在哪?
新课标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融入高中课程之中,主要新充实和强化了五个方面。
一是、强调党的领导的重要性,在思想政治“政治与法治”部分,要求学生理解坚持党对一切工作领导的重要性。
二是、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思想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部分阐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转化的意义等。
三是、强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语文、历史、外语等课标中,要求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能够在跨文化交流中讲好中国故事,坚守中国文化立场。
四是、强调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在地理、生物、化学等课标中,要求学生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五是、强调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在信息技术、通用技术、数学等课标中要求学生学习了解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处理等内容,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创意设计能力,感悟和弘扬劳模精神。
此外,在有关课标中还体现健康中国建设等要求,对课标中一些提法和表述也根据十九大报告做了规范。
关于上述课标新增内容,如坚持党对一切工作领导的重要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转化的意义、在跨文化交流中讲好中国故事坚守中国文化立场、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处理等,已经体现在了2018、2019年高考试题中,请2020届考生继续给予高度重视!
这是此次课标修订的重点之一,各学科结合自身特点,都丰富和充实了相关内容。在各科当中,语文新课标最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贯穿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各个部分。主要有以下3个特点。
一是内容更全、在“课内外读物建议"部分,除保留原有《论语》《孟子》《庄子》外,增加了《老子》《史记》 等文化经典著作,要求学生广泛阅读各类古诗文,覆盖先秦到清末各个时期。
二是分量更多、明确规定“课内阅读篇目中,中国古代优秀作品应占1/2”。
三是要求更高、在全面加强的同时,还设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专题,进行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作品深入学习研讨。将原标准“诵读篇目的建议”改为“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数量也从14篇(首)增加到72篇(首),提高了学习要求。
不过,根据考纲要求。2018、2019年高考对古诗文背诵的考查篇目仍为64篇(小学、初中50篇+高中14篇),2020年预计将会有所增加。新课标要求增加的这些篇目,虽然不在必考的情境性默写范围内,但也非常值得考生关注,因为很有可能出现在古诗文阅读题中!
问题:
2020高考新热点如何把控?
教育部考试中心在最新的考试大纲中,着重强调了高考“考什么”?即: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教育部发布的最新《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各科课程标准》,也首次提出凝练”学科核心素养”。可以预见,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将是2020年乃至今后高考的命题热门。
问题:
高考科目各自的核心素养是什么?
2020年高考命题可能会怎样体现?
需要考生关注的重点是什么?
高中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四个方面:
第一、语言建构与运用(语言)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中,增进语文学养,努力学会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文字。
第二、思维发展与提升(思维)在发展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同时推进思维机制的发展,提高思辨能力,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
第三、审美鉴赏与创造(审美)在语文和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以及在生活中,坚持对美的追求,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
第四、文化传承与理解(文化)在语文课程中进一步理解和尊重文化多样性,关注当代文化,学习对文化现象的剖析,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数学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
共六项三大类。
1.数学抽象是指舍去事物的一切物理属性,得到数学研究对象的思维过程。
2.直观想象是指借助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感知事物的形态与变化,利用图形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数学抽象与直观想象体现了数学的一般特性。)
3.逻辑推理是指从一些事实和命题出发,依据规则推出其他命题的思维过程。
4.数学运算是指在明晰运算对象的基础上,依据运算法则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逻辑推理与数学运算体现了数学思维的严谨性。)5.数学建模是对现实问题进行数学抽象,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用数学知识与方法构建模型解决问题的过程。6.数据分析是指针对研究对象获取相关数据,运用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推断,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知识的过程。(数学建模与数据分析体现了数学的实用性。)
问题:
2020高考数学针对数学核心素养会怎样在考试中考查的呢?
1.通过由具体的实例概括一般性结论,看学生能否在综合的情境中学会抽象出数学问题,并在得到数学结论的基础上形成新的命题,以此考查数学抽象素养。
2.通过提出问题和论证命题的过程,看学生能否选择合适的论证方法和途径予以证明,并能用准确、严谨的数学语言表述论证过程,以此考查逻辑推理素养。
3.通过实际应用问题的处理,看学生是否能够运用数学语言,清晰、准确地表达数学建模的过程和结果,以此考查数学建模素养。
4.通过空间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观察以及图形与数量关系的分析,通过想象对复杂的数学问题进行直观表达,看学生能否运用图形和空间想象思考问题,感悟事物的本质,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以此考查直观想象素养。
5.通过各类数学问题特别是综合性问题的处理,看学生能否做到明确运算对象,分析运算条件,选择运算法则,把握运算方向,设计运算程序,获取运算结果,以此考查数学运算素养。
6.通过对概率与统计问题中大量数据的分析和加工,看学生能否获得数据提供的信息及其所呈现的规律,进而分析随机现象的本质特征,发现随机现象的统计规律,以此考查数据分析素养。
问题:
2020高考英语针对英语核心素养会怎样在考试中考查的呢?
英语核心素养由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这四大要素构成。
1.语言能力是指在社会情境中以听、说、读、看、写等方式理解和表达意义、意图和情感态度的能力。(过去只提听、说、读、写,现在多了一个“看”。这里的“看”在英文里对应的单词是viewing,通常指利用多模态语篇中的图形、表格、动画、符号以及视频等理解语篇的意义。理解这类语篇除需要使用传统的文本阅读技能外,还需要观察图表中的信息、理解符号和动画的意义。)
2.文化品格是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文化意识、人文修养和行为取向。
3.思维品质是学生通过英语学科的学习而得到的心智发展。(需要指出的是,这里说的思维品质主要指与英语和英语学习有关联性的思维能力,而不是一般意义的思维能力。)
4.学习能力是指学生积极运用和主动调适英语学习策略、拓宽英语学习渠道、努力提升英语学习效率的意识和能力。
2020高考
2020各科在考法上,出题上,答题上的一些变化
我们先从理科综合文科综合开始,这两科都是高考的重头戏,300分的分值,没有一个考上敢拿综合开玩笑,语文的重头戏是作文,今后我们会给大家讲解一下作文的考点趋势。
理综:
2020高考理科综合新知识或拓展信息将更多出现!
2020高考理科综合肯定会坚持把创新思维和学习能力考查渗透到命题全过程,向学生提供新知识或原有知识的延伸拓展信息,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高考化学
▶新考点
1.手性碳全国卷Ⅰ第36题结合手性碳的定义,要求用星号(*)标出中的手性碳。
2.钡的焰色反应
全国卷Ⅱ第26题对其进行了考查,该考点是复习备考的盲点,来源于教材,暗示要关注教材。
▶ 新考法
1.冷点凸现
(1)最大能垒(活化能) 全国卷Ⅰ第28题以金催化剂表面上水煤气变换的反应历程为载体考查最大能垒(活化能)。
(2)方程式正误判断 该知识点近几年未单独考查过,但属于重要知识点,2019年全国卷Ⅱ第11题重新对其进行考查。
2.淡化题型类别
(1)综合实验题中出现流程图 全国卷Ⅰ第27题以流程图的形式考查综合实验,淡化工艺流程题和实验题的分类;全国卷Ⅱ第28题结合流程图考查有机实验,淡化工艺流程题和实验题的分类。
(2)电解质溶液知识与NA结合 往年两者各自单独命题,2019年全国卷Ⅲ第11题将二者结合在一起命题,以电解质溶液知识为主,淡化题型分类。
3.题型设计新
(1)晶胞结构新颖 首次在晶胞计算考点中出现拉维斯结构,并结合对角面截图进行设题,晶胞结构新,信息量大,考查内容较多。(Ⅰ卷第35题)
(2)离子交换法净化水 以离子交换法净化水过程示意图为载体考查离子反应,首次出现这种考法,材料新,信息给予形式新。(Ⅲ卷第10题)
(3)选考题中考实验探究 首次在有机化学基础的选考题中考查反应产率影响因素的探究实验,考查形式新。(Ⅲ卷第36题)
高考生物
▶ 新考点
1.排尿反射
全国卷Ⅰ第30题,素材来自人教版生物教材必修3 P19的相关内容和P20的“资料分析”。
2.草原和森林生态系统生物数量金字塔的类型
全国卷Ⅱ第6题,素材来自人教版生物教材必修3 P96旁栏图5-9及图下面的问题。
3.综合考查生物与环境和光合作用两大主干知识
全国卷Ⅱ第31题,结合“黑白瓶”法以实验形式考查能量流动及相关推理计算。
4.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全国卷Ⅱ、Ⅲ第38题,两道题均考查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往年全国卷第38题多考查基因工程。
▶ 新题型
出现组合型选择题:
全国卷Ⅰ第2题、全国卷Ⅱ第5题,分别考查体外模拟翻译实验和通过实验判定植物是不是杂合子,由常规的正误判断型选择题变为少见的组合型选择题。
▶ 新角度
1.全国卷Ⅰ第29题,改变传统的对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的考查,要求考生验证干旱条件下气孔开度减小不是由缺水直接引起的,而是由ABA引起的。
2.全国卷Ⅰ第32题,首次就X染色体上两对等位基因进行正反交考查,侧重考查考生对分离定律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3.全国卷Ⅲ第32题,不涉及常规的遗传规律相关推导、计算,要求考生以饱满和凹陷两种玉米子粒为材料,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要求考生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
高考物理
▶ 新考点
氢原子能级跃迁:原子物理中近5年未考的氢原子能级跃迁在全国卷Ⅰ中出现。
▶ 新题型
题型改变:选修3-3中第33题第(1)题,将原来5选3的选择题改成了填空题。
▶ 新考法
1.拓宽实验考查范围
电学实验中,全国卷Ⅰ和卷Ⅲ分别考查扩大电流表量程和将电流表改装成欧姆表,卷Ⅱ考查二极管在恒定电流条件下的正向电压与温度的关系。
2.考查内容和形式调整
电学计算中,全国卷Ⅰ、卷Ⅱ由去年的压轴题位置25题调至24题,考查内容由电磁组合场变为单一场,Ⅲ卷涉及重力场。
文综:
2020高考文科综合学科素养不是一句空话!
2020高考文科综合将注重创新试题设计、挖掘时代主题、构建问题情境,突出地理、思想政治、历史学科所独具的思维与分析方法。
高考政治
▶ 新背景
题目在选材上更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全局和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出发,以改革开放40多年历程和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等为背景。
1.以国家领导人的言行为载体
全国卷Ⅰ第23题依托习近平总书记谈到的“钉钉子”精神;全国卷Ⅱ第18题依托习近平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演讲等。
2.以“一带一路”建设取得的重要成果为载体
全国卷Ⅱ第38题依托中国和希腊“一带一路”合作项目;全国卷Ⅲ第14题依托位于“一带一路”交汇点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
3.以实体经济发展为载体
全国卷Ⅰ第12题、第13题、第15题等,全国卷Ⅱ第13题、第14题、第15题等,全国卷Ⅲ第12题、第20题、第38题等,呈现了实体经济发展的策略(如创新、品牌、“走出去”等)、面临的问题等。
4.看重时间节点(周年或关键之年)
全国卷Ⅰ第39题依托人民政协70华诞,全国卷Ⅱ第23题依托五四运动100周年等;全国卷Ⅱ第39题依托打赢脱贫攻坚战要坚持的基本原则,全国卷Ⅲ第39题依托兰考打赢脱贫攻坚战等。
▶ 新理念
1.“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理念贯穿全国卷三套试题
全国卷Ⅰ第12题中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第22题中的消除科技创新中的“孤岛现象”,全国卷Ⅱ第20题中的乡村振兴战略,全国卷Ⅲ第18题、第23题中的生态问题所承载的绿色发展理念、第38题中的《外商投资法》所承载的开放发展理念等。
2.“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理念贯穿全国卷三套试题
全国卷Ⅰ第39题依托人民政协70华诞考查人民政协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全国卷Ⅱ第16题、第17题考查全国人大常委会、监察机关等的地位、作用。
3.“彰显文化自信”理念贯穿全国卷三套试题
全国卷Ⅰ第19题的国产电影《流浪地球》、第20题的丹顶鹤、第40题的传统村落,全国卷Ⅱ第40题的爱国敬业精神,全国卷Ⅲ第39题的艰苦奋斗精神等均彰显了高度的文化自信。
高考历史
▶ 新要求
贯彻五育并举,促进全面发展
1.引导考生实现人文和审美素养的提升。全国卷Ⅱ第26题以宋代理学家程颢的诗歌为切入点,要求考生结合程朱理学的相关知识对传统诗歌进行鉴赏,将审美活动融入试题的作答过程中。
2.引导考生领悟健康的要义。全国卷Ⅰ第26题描绘了唐代拔河运动的壮观场面,体现唐代崇尚力量和阳刚之气。
3.引导考生领悟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的道理。全国卷Ⅰ第47题以全国劳模、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源张的生平事迹为素材,引导考生学会尊重劳动、尊重创造。
▶ 新时代
隐性引入热点,历史照亮现实
1.关注社会热点。全国卷Ⅰ第41题通过展现四个国家钢产量的变化情况,突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40多年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2.引入学术研究成果。全国卷Ⅲ第25题,涉及有关丝绸之路历史研究的新视野;全国卷Ⅱ第41题,涉及晚清海关方面税收的近代化转型。
▶ 新课标
衔接课程标准,落实素养要求
1.唯物史观。全国卷Ⅱ第34题、全国卷Ⅲ第24题都要求考生运用唯物史观探究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之间的辩证关系。
2.史料实证。全国卷Ⅱ第28题,考查考生在辨别史料作者意图的基础上运用史料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历史解释。全国卷Ⅰ第46题阿拉曼战役的意义等都体现了对考生历史解释能力的考查。
4.家国情怀。全国卷Ⅰ第41题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现代化建设上取得的伟大成就,激发考生的民族自信心和爱国热情。
▶ 新设计
精选情境素材,优化题型设计
1.选择题中,减少了“为什么”“说明了什么”的考查,增加了“是什么”的考查。如全国卷Ⅱ第32题“希腊哲学的主题已转移到”为直问式的选择题。
2.非选择题
第41题:题目设问由2018年的3小问变回2小问。
第42题:全国卷Ⅰ第42题一反过去先下结论再阐释的习惯,要求考生评析完材料中的观点后再下结论,这更好地遵循了论从史出的原则。
高考地理
▶ 新形式
小尺度区域→大尺度区域:非选择题通常考查小尺度区域,而全国卷Ⅰ第37题考查了大尺度的区域环境变化。
▶ 新概念
导入对新概念的理解与创新运用:全国卷Ⅱ第37题出现“初级雪道”“多日度假型”等新概念,直接影响到问题的解答。
▶ 新角度
宏观性→小切口:环境保护题多为宏观性问题,全国卷Ⅰ、Ⅱ第44题,均以材料营造情境,在此基础上探究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切口小,挖掘深。
对于高考的题型,高中生要熟练地掌握,有句俗语叫“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只有准备充分了,才能在高三打一个漂亮仗。师姐希望大家可以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把各个新的知识点逐个击破!
命题组提示:
在2020年的高考文科综合会和时代接轨,会考察到当前眼下的事件等。请考生多观察生活,平时也要看一些新闻,最有代表的就是新闻联播和朝闻天下。
数学:
2020高考数学综合逻辑推理能力要比刷更多题重要!
▶ 新题型
1.设置组合型选择题,为实现设置多选题过渡
全国卷Ⅰ第11题、卷Ⅲ第12题均出现组合型选择题,接轨新高考多选题。
2.新增双空填空题
全国卷Ⅱ第16题填空题设置两个空,试题难度增大,思量加大。
▶ 新考法
1.概率统计,爆“冷”压轴
解答题中,一改导数题为解答题压轴题的地位,全国卷Ⅰ第21题首次出现概率统计与数列交汇的试题,综合考查分布列与数列知识,为方案的合理性提供支持,体现知识的融合。
2.选考题考查内容调整
全国卷Ⅰ和卷Ⅲ第23题打破常规,把绝对值不等式的求解问题改为利用综合法或基本不等式证明不等式。
3.素材创新,渗透德智体美劳等五育
(1)全国卷Ⅰ第4题以著名的雕塑“断臂维纳斯”为例,探讨人体黄金分割之美,卷Ⅱ第16题融入金石文化,将美育教育融入数学教育;
(2)全国卷Ⅱ第13题以高铁发展成果为背景,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经济发展,第4题结合“嫦娥四号”反映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成就,体现对德育的渗透和引导,将数学与物理知识结合,体现不同学科间的联系;
(3)全国卷Ⅰ第15题引入篮球运动研究获胜概率,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体现体育教育的要求;
(4)全国卷Ⅲ第16题是以学生到工厂劳动实践,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模型为素材命制的立体几何试题,突出数学学科特色,引导学生关注劳动,体现了劳动教育的要求。
命题组提示:
2020高考文科数学和理科数学题目基本上会是一样的试卷,这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对于文科生来说这并不是好消息,文科生普遍都是数学比较差一些,出题组的名师会考虑到理科生,不能太容易,不然难拉开差距,所以导致文科生会吃点亏。但是考生们也不要着急,只要把高中知识点把握好,也懂得高中知识点的应用,考试还是没有太大问题的。高考数学就有439个知识点,经常出现的考点有167个考点,简单但是经常被混淆导致丢分的有80个易错点,高考拉开差距的有57个难点失分点把握好,不会梳理这些知识点的同学可以借助书来帮助,最典型的就是衡水中学内部用的名校周考试题汇编,就把这些知识点全部整理清楚了,只要考生去做题就行。
语文:
2020高考语文阅读“关键能力”的培养很重要!
▶ 新考点
标点意义:语言文字运用中新增标点的意义这一考点。全国卷Ⅱ考查对“引号”不同意义的理解与辨析。
▶ 新题型
理由探究题:实用类文本阅读中新增理由探究题。全国卷Ⅱ、全国卷Ⅲ主观题考查探究某一观点或现象的原因。
▶ 新要求
1.语言文字运用
(1)词语辨析 ①考查范围扩大。一改往年只考查成语(辨析或选用),变为考查实词(双音节、三音节)、短语、成语,而且都是常见、常用的词语。②考查位置改变。全国卷Ⅱ在病句题中考查词语的正确使用。
(2)补写句子 渗透逻辑推断能力。三套全国卷的第20题都采用了往年常考题型——补写句子,但不同的是,三道试题都选择了生物科普类材料。要拟写出正确答案,除了要考虑前后语意连贯、内容贴切外,还要深谙其中的科学原理,这类题型凸显了对考生逻辑推断能力的考查。
(3)新闻压缩 旧题型重新包装。三套全国卷的第21题都考查了对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三道试题都选取真实新闻报道。试题要求提取关键信息,考查考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2.文言文阅读
材料来源更靠前。选取了“二十四史”中成书最早的《史记》,且都是考生熟知的历史人物,体现了对教材知识的迁移。
3.论述类文本阅读
渗透课标“学习任务群”思想。全国卷Ⅰ第3题的C项,考查了文本内容与课外说法的相通性。
4.实用类文本阅读
选材范围扩大。全国卷Ⅰ选择了科普说明文文段。
5.文学类文本阅读
渗透整本书阅读要求。全国卷Ⅰ的第9题,从鲁迅整本书的角度,考查考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
6.写作
应用文体全面呈现。全国卷Ⅰ和全国卷Ⅱ考查了演讲稿、书信、观后感,把应用文的写作作为考查的一个方面。
英语:
2020高考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尽快养成!
▶ 新用法
1.试题所选文章语言地道、特点鲜明,突出对词类的活用。如,age常用作名词,表示“年龄”,全国卷Ⅰ七选五考查其动词用法,表示“使显老,使变老”。
2.不影响对文章整体意思理解的超纲名词不再给出注释,考纲词汇的派生词也有增多的趋势。如:demanding苛求的,要求高的;commercialize商业化;等等。
3.出现大量的地道短语和句式。如whispersupport(全国Ⅰ卷),off the hook for(全国Ⅱ卷)。
▶ 新设计
1.阅读理解第一节中设问方式变化:以往多为完整问句形式,2019年全国Ⅰ卷中阅读理解B篇第26题采用不完整题干形式,该篇中有3道题对不同段落进行设题。
2.阅读理解第二节(七选五)中选项设置形式变化:以往有半句式命题形式,2019年全国三套卷中都是整句的设题模式。
3.语用第一节(完形填空)中语篇文体变化:2019年全国Ⅰ卷和Ⅲ卷完形填空的体裁改变了多年来以记叙文为主的考查形式,全国Ⅰ卷采用了夹叙夹议、以议论为主的文章,全国Ⅲ卷采用了说明文。
4.语用第二节(语法填空)考点命制变化:考纲中的语法项目表并不包含同位语,而2019年全国Ⅰ卷考查了同位语从句的连接词that。
▶ 新导向
1.倡导健康生活,提高健康意识。全国三套卷选用了多篇有关身心健康与和谐人际关系的文章。
2.美育悄然渗透,重视审美情趣。通过在试题情境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美育知识,引导考生关注和提高审美情趣。
3.倡导职业规划,培养劳动意识。选取的语篇以积极工作为切入点,提倡职业规划,宣传劳动精神,引导考生培养劳动意识。
命题组提示: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无单词,不英语,高考一直在强调要把握多少单词,多少词汇量,所以高考英语没有技巧,只有单词词汇量。